-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亦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越族”,自称“京族”。195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在越南的54个...
-
怒族婚俗简介:怒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恋爱自由。旧时父母包办婚姻,常有逃婚和偷婚的现象。解放前保留带有亚血缘族内婚特点的原始婚姻残余,并普遍流行"转房制"。家庭财产主要由幼子继承,世系按父系计算。碧江一带实行父子连名制。婚筵是所有礼...
-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带,而广西环江县...
-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19209人。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柯尔克孜”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是中亚民族中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柯尔克孜”是本民族自称,意为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山里游牧人”。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婚俗——提亲拿瓶烧酒去提亲提亲是锡伯...
-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
-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9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
-
众所周知,男女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才可以领取结婚证。但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忙于工作,所以对于结婚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无所知的。其实了解一些关于领结婚证的相关政策就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那么,2018领结婚证需要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家法定结婚年龄是...
-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
-
水族是生活在我国的云南省、江西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总人口约三十四万。操水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侗水语支,多数水族老人说来自江西省(说是江西吉水等地),有的说来自中原睢水一带,也有的说与古代“骆越”有渊源关系,但是其文...
-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起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
-
投槟榔探情缘高山族同胞每逢喜庆佳节,都要举行一种以摈榔为球,以竹篓为篮的球赛。身者盛装的姑娘站成一排,每人身背一个精致的竹篓。竹篓约高一尺半,宽一尺二寸左右,竹篓的口五至八寸。同样多人数的青年小伙子排着队站在姑娘们的后边,每个小伙子手里拿着摈椰当个球。球...
-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为主。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原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
-
东乡族婚俗简介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
-
仡佬族婚俗简介仡佬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包括遵义、仁怀、安顺、关岭、普安、清镇、平坝、黔西、大方、织金、金沙、贞丰、晴隆、六枝、水城等20多个市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马关、富宁等县。...
-
傈僳族传统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允许男子入赘女家,本人及所生子女均不改姓。缔结婚姻首先满足“姑表亲”,即姑娘家的女儿必须首先嫁给舅舅家的儿子(俗称“逮猪份子”),其次,堂“姑表亲”和“姨表亲”,时兴“掉换亲”。因此,无婚姻自由可言。傈僳族民谚:“嫁猪随猪,嫁...
-
小伙子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 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
-
传宗接代中国人传宗接代封建思想是入赘的主要原因,入赘俗称招婿,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孩子随母姓。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旧社会的传统思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强调要有男丁来传宗接代,继承宗支。若某家只生姑娘而无男嗣,就...